{{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本文原載於《今周刊》
撰文|徐采薇 圖檔來源|攝影 吳東岳、茶籽堂提供
▲上圖為茶籽堂執行長趙文豪與茶籽堂永續總監張瑋珊。(吳東岳/攝影)
因應減塑趨勢,台灣環保署呼籲化妝品、清潔用品等業者應於 2025 年將包裝容器的再生成分占比提升至 25%、2030 年達 35%,面對此政策,許多業主叫苦連天,惟本土洗沐保養品牌「茶籽堂」率先超車,在今年達成洗沐產品全採 100% 再生塑膠的創舉。
它,究竟如何辦到?
七度獲選金馬獎聯名禮盒、多家精品飯店指定備品、更是 2020 年總統就職典禮貴賓禮品,上述標籤與榮譽,都屬於台灣土生土長的苦茶籽洗沐品牌「茶籽堂」。
成立於 2004 年的茶籽堂,可以說是名符其實的「家族企業」,一切起心動念,都源於一名丈夫不忍妻子長期為富貴手所苦的體貼,於是研發出一款由苦茶粉、麵粉、海鹽、水等調和而成的溫和有機清潔洗劑。
當時,恰逢有機通路蓬勃,原為家人研發的配方,竟誤打誤撞成了一門家族生意,父親管製造,母親主會計,並由兒子、也是現茶籽堂執行長趙文豪負責業務,如今更已全數交棒給兒子。
趙文豪也不負眾望,在他手上,原本看似不起眼的傳統品牌,透過重塑包裝到瓶身的設計美感,及溯源產地與製程等永續策略,從而煥發新生,不僅成功轉型為如今家喻戶曉的文創品牌,更在 2016 年通過 B 型企業認證。
「國外都在走,台灣也應迎頭趕上。」趙文豪談及永續議題格外篤定。早在 2018 年,他便曾與循環台灣基金會、經濟部工業局、台灣設計研究院一起到荷蘭參與「循環經濟週論壇」,大受荷蘭循環思維啟發。
回台後,他當即奠定永續目標,著手盤點台灣原料的可回收性,接著歷時三年研發,在 2021 年推出 100% 再生塑膠(rPET)新瓶身。然而,一個瓶子的改變,看似簡單,實則比想像中困難百倍。
趙文豪回憶,一開始最難的是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許多工廠嫌麻煩,聽到要做回收瓶的第一反應是問,「可以不要做嗎?」但趙文豪不氣餒,他費盡唇舌告訴對方此舉的未來性,並以國外經驗為佐證,才慢慢攻破廠商心防。
▲趙文豪仔細介紹再生塑膠瓶的製造過程。(吳東岳/攝影)
接著,迎面而來的還有技術限制,趙文豪一面拿起桌面上一個個試做失敗的瓶身樣品,一面解釋道,「因為回收料品質不穩定,做出來的塑膠厚薄度差太多、容易碎,加上我們在設計上追求自然的流動感,瓶身 360 度都長不一樣,所以從設計到製成實體的誤差值很大。」
欲突破該瓶頸別無他法,只能土法煉鋼、不斷試錯,最終,經過數十次模具測試,工廠總算精準找出每個塑形的加熱點,方成就如今輕薄又均勻的瓶身。趙文豪更自信表示,在台灣以 100% 再生塑膠製成的瓶子中,茶籽堂的瓶身厚度非常薄,與其他相同半徑瓶子的相比,可減少近四成塑膠量。
今年 11 月,茶籽堂再下一城,將旗下產品線中的補充包更新為「替換瓶」,宣布洗沐保養產品全面採用 100% 再生塑膠。
不僅如此,該款替換瓶的瓶蓋更選用過往不起眼的「下腳料」,直接在廠內循環再製。趙文豪說,不同於過往的回收料,下腳料本就是製造瓶蓋時多餘的廢料,來源單一、品質穩定,對廠商來說也相對省錢,因此工廠端很快應允。
但是,為何此前瓶身技術已然成熟,從新瓶身到替換瓶問世卻相隔兩年?趙文豪不諱言,此番最花心力之處其實不在技術,而是得謹慎確認替換瓶比既有的補充包更加環保。
想當然耳,最後他們選擇了替換瓶。一來,補充包屬於複合材質,無法回收,加上即使市場上已有單一材質補充包,但其技術尚未成熟,因此都得採用新料,相較下,替換瓶已能全面使用回收料,且易於回收;二來,考量到瓶裝的壓頭包含塑膠和金屬彈簧,同樣回收不便,故而推出瓶蓋也可回收的替換瓶,讓難以回收的壓頭能被重複利用。
實際上,替換瓶的製作成本也比補充包貴上兩倍左右,但茶籽堂卻並未調漲,反而選擇自行吸收成本,「畢竟這不是為了漲價去做的。」趙文豪堅定地說。
所幸,茶籽堂的種種努力也獲得消費者認可,再生塑膠新瓶推出兩年來,茶籽堂會員數量成長 120%,來到 12 萬名,深受 25 到 34 歲青年世代喜愛,相關禮盒也獲星展銀行,台積電、總統府、監察院等單位青睞。
茶籽堂永續總監張瑋珊直言,永續不是快餐,要把永續做深,就得回到源頭,去挖掘什麼是永續生活的樣貌,提供消費者永續新選擇。
趙文豪也期盼,往後茶籽堂不再僅止於包裝精美、用於送禮的定位,還能吸引到更多追求生活態度,或抱著嚐鮮心態的客戶買回家自用。
不過,茶籽堂對永續的野心遠不止於此,他們正計劃串連農業、製造到銷售,打造完整的永續生態鏈。
為此,茶籽堂於 2018 年進一步深耕地方,在擁有 10.5 公頃契作地的宜蘭南澳朝陽社區規劃地方創生,不僅成立駐點辦公室以發展社區餐廳和社區品牌,還特別成立朝陽社區門市,下一步更計畫開設「朝陽莊園」。
「莊園是永續的最後一塊拼圖,更是我們對外溝通的里程碑。」趙文豪的眼神充滿期待,他認為,理念光用說的還不夠,最好能親眼所見、親身體驗,有莊園後,就能進一步提供客戶到生產地體驗的場域,也有機會帶動當地社區經濟共榮。
從家庭小作坊起家,搖身一變成為全台知名文創品牌,茶籽堂在獲利的同時也不忘回饋土地,從與小農契作、源頭減碳到地方創生,茶籽堂的永續理念將繼續向下紮根,且愈札愈深。
▲宜蘭南澳農民正在苦茶樹園忙農活。(茶籽堂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