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作者:沈岱樺/攝影:沈暐翃
把植物當成朋友的佩玲,每天起床會先跟植物打招呼、澆水說說話。「植物就像人一樣,看起來安安靜靜,但每天又有細微的變化。」就像感受到佩玲的這一份關愛,植物也以更生氣蓬勃的姿態回應著她。
這份對植物的喜愛,以及感受到植物帶來的療癒之意,使佩玲漸漸對植療產生興趣,引導她走入芳香療法的世界。佩玲認為,植物的自癒能力也對應人體,需全面地從日常生活照料身體。
「最近身體有沒有什麼狀況?聞看看這個精油味道,有什麼感覺呢?」佩玲聆聽著個案的分享,從精油木盒中取出對應的單方氣味,對應著睡眠不足、消化不良、生理期不適等狀況。
透過輕鬆聊天的方式,佩玲帶領個案進入氣味的畫面想像,探索適合當下的氣味療癒。
茶籽堂在調香的過程,會先透過畫面的想像,進而堆疊氣味。感官轉譯上,充滿靈感與創意。茶籽堂在氣味上提出擬人化的描述,正與芳香植療師佩玲在氣味的引導上有異曲同工之處。
「肖楠葉的氣味,給人涼爽感。感覺到旁邊有步道,一些蕨類和穿插的喬木,空間上鬆鬆的,不是擁擠。」這是佩玲在形容肖楠葉氣味的畫面描述。
精油反映出植物生長的環境、特性,茶籽堂的肖楠葉氣息也是如此 —— 清新自在的空氣裡,揉合著廣藿香的鬆軟泥土香氣、香甜直率的薰衣草,夾著一絲絲佛手柑的柑橘花香,有如漫步森林中。
茶籽堂肖楠葉氣味,以淡淡的森林木質調,引領我們遊沐山林之境,沉醉於沁涼靜謐,為忙碌的都市人帶來喘息的空白格。氣味,陪伴各種生命狀態的人們,看見內心的想望,自然而然地,在自我療癒的途徑裡,尋找到平衡。
瑜伽練習者、文字工作者。透過瑜伽,認出自己的身心地圖。藉由文字,傳遞受訪者願意分享的人生故事。經常在不同工作視角裡切換,有時順暢,有時卡住,此時此刻溫柔提醒著呼吸,感受當下、緩慢調息、等待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