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茶籽堂以苦茶油、苦茶粕萃取液為主要原物料,研發各類產品,並於 2016 年起,致力復興臺灣的苦茶油文化,提升臺灣苦茶籽自給率,降低進口依賴。如今大南澳地區已有超過 17 公頃的契作苦茶園,去年 8 月更正式成立蘇澳鎮油茶產銷班第一班。
雖然苦茶樹在臺灣已有百餘年歷史,但首次種植需等上五年結果,讓農民等待經濟效益時間長,加上採收耗時費力、加工過程繁瑣,因此茶籽堂致力研發苦茶籽的全應用,提升農業的附加價值;同時引導農友朝向不用農藥、不噴除草劑、不用化肥的友善耕作方式轉型。
宜蘭大南澳地區是茶籽堂小果苦茶樹契作的重要產區,苦茶樹果實成熟時,果殼顏色呈現深色帶有油亮光澤,以臺灣標準認定「苦茶油」需是山茶屬的大果及小果油茶樹的油,其中小果是台灣原生種。
▲果實外果絨毛脫去,呈現光亮狀,達到成熟階段。
雖然南澳位臺灣東部,時不時迎雨讓土壤濕度足夠,加上苦茶樹是多年生木本植物,較為耐旱,但冬季盛花期間仍須注意水分灌溉,提高開花後著果率,初春期若缺水也會增加落果率。
近年因鄰近山區的水源缺水,加上颱風後山泉受阻,2024 年末採收不如預期,如今茶籽堂的在地農業規劃師博宇也正積極和農民尋找解決方案,從其他山泉水源、找尋地下水源來進行,期望找出穩定的植物命脈。
從花蕾開花結實到果實成熟需時 10 個月以上,因此在 10 月採收後,11 月到 1 月就進入開花時期。儘管度過 2024 年的減產,但迎接 2025 年,看見新的繁花茂盛,我們與農民仍努力細心照顧、期待今年末的豐收。
12 月的苦茶樹通常生長比較緩慢,是屬於相對休眠的時候,但這時卻也是花期,是很特別的生長特性。這時會提醒農民,肥料使用上不能使用太過頻繁或過量,目前在地是採用市售發酵過的木屑堆肥,以固根為主要目標,避免在苦茶樹「休息」時給予過多養分。
另一項重要工作則是整枝修剪管理,目的是為了提高結果量與降低病蟲害,此外若不整枝修剪,苦茶樹最高是可以長到 6-7 公尺,一般農民身高不足 2 公尺,採收勢必會更辛苦,因此矮化、控制高度、方便採收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整枝是將多餘的枝條剪除,控制枝條量,確保通風度,養成強壯而且均衡的骨架,修剪則是將枝條剪短,促進枝梢生長和樹冠養成,以此維持產量與品質。
▲茶籽堂與嘉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捐贈割草車給蘇澳鎮油茶產銷班第一班,為在地農民提高了 3 倍除草效率。
在開花之時,需要靠昆蟲媒介授粉,授粉品質更直接影響油茶果產量。蜜蜂體型適中,全身佈滿絨毛,足上有特殊收集花粉的器官,能攜附多量花粉,且蜜蜂嗅覺相當敏銳,能快速偵測植物開花吐粉以及沁蜜時間,飛行半徑達三公里,每群數量多達二萬隻,授粉效率高。
全球 115 種農作物中,有 52 種需要蜜蜂授粉,才能達成果實生產與採收種子,人類食物有 35% 受益於蜜蜂授粉。在大南澳地區看得到的觀察以虎頭蜂為多,也會見到義大利蜂、東方蜂。
▲蜜蜂專注採蜜中,授粉品質直接影響油茶果產量。
漫長近一年才能收成,當中需要的不只是細心照料與等待,更是老天爺一次次的眷顧。收成後的苦茶籽榨至成油,而苦茶油含有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茶多酚及維生素,茶籽堂苦茶油使用 100% 臺灣籽冷壓鮮榨而成,經過獨家 16 道製油工序,以保留最多的微量元素。
除此之外,茶籽堂的乳液系列(馬栗樹水潤、肖楠葉修平衡、水芙蓉嫩白、青蜜滋養、荷葉清舒)成分皆含有臺灣籽苦茶油,苦茶油成分除了能滋潤養護肌膚、恢復保濕彈性、使肌膚有光澤,並能鎖住水份在表皮形成保護薄膜,隨時維持油水平衡, 使肌膚保持健康狀態。
隨新春到來,苦茶樹的花期也將結束,在蜜蜂仔幫忙讓籽實於開花受精後,2 月下旬逐漸膨大,到 9 月逐漸成熟,直到外果絨毛脫去,呈現光亮狀,達到成熟階段。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茶籽堂也持續陪伴在地農民,實實在在的耕耘這塊土地,從源頭開始用心製出每一瓶油、每一支產品。